您目前位置:首頁文章分享衛教文章心理師、復健治療師到宅計畫

活動照片

20140621_14_20140625_1951844139.jpg

網站計數器

心理師、復健治療師到宅計畫

 

企劃室採訪報導

155-P.6-7-1

侯育銘醫師說明,到宅服務計畫最初構想在於,為顧及早療孩童全面性評估方式,邀請各跨科專業醫師與人員,以評估個案發展狀況,然而在衛生署補助經費有限與跨科所需費用之高,以及各醫師院內醫療事務時間配合不暇之問題,才重新思考以現有資源與在目前健保給付的原則下,發展出以社工與復健治療師,心理師到宅服務的評估計畫。

目前計畫是從2012年九月開始開會討論進行,在每月近六次開會的情形下,從自閉症日間照護,與晨光育幼園中挑選約25個個案為此次進行評估計劃,並於2013年初開始針對個案做到宅服務及評估療癒成果的動作。

會以早療中心孩童作為計畫起點,也是因在這的孩童本身均已經由精神科醫師評斷證明症狀,因此後續療育動作可交由社工和復健治療師與心理師,再依照任務統整合分配,指定由哪幾位社工和治療師負責該孩童的家庭成員輔導以配合療育治療,並針對學校教師的溝通與配合作業。

另外再以每六個月為一次個案評估循環,重新招開針對該孩童的個案會議,再次評估先前所使用之療育策略,以及家長和學校方面的配合過程中是否有改進的空間,甚或在治療策略上有無錯誤之討論。

侯育銘醫師並表示,在美國是以每個月為一次評估期,以專業療育評估團隊為一小組,再以各組為單位分批對各早療孩童進行療育並與其家庭和學校是否有完善執行治療方式追蹤,政府也對該計畫進行資源補助,並透過多次的經驗累積,專業療育團隊更可塑造出讓孩童家長信任之形象;然而在美國也是有其面對資源有限的問題,像是常有早療孩童家庭在申請到宅療育計畫後,等待團隊接手療育過久之狀況。

在臺灣方面常遇到的另一項問題在於家長本身,因面對孩童的症狀,心理的恐慌與自責,而不斷尋找各專業精神科醫師的治療方法,最後常是在依著不同專業療育方式,沒有在一個長期執行療育過程與追蹤評估的情況下,不僅僅是浪費了社會醫療資源,最可惜的是犧牲了孩童的成長與進步機會。

        侯醫師另外並說明,在此次計畫中,醫師的腳色隨著計劃進行漸轉為幕後,因孩童初期評估已完成,計畫中的主體是在於社工與復健治療師和心理師的整合,與家長和學校做完整的療育學習過程並達到追蹤與再次的循環評估,其中任務分配與有效率的統整復健過程,才能看到孩子們的進步。

        而在目前有限的資源下,侯醫師也希望健保局能提供更多誘因讓醫師們可以投入此項工作,並能讓專職治療師可以逐漸培養出專業團隊,以針對個案做出完整的統合評估療育方式。

        而現階段的計畫改進空間在於,第一點,治療上沒有一個標準化工具,這方面須經由固定團隊藉經驗累積來達成;第二點在於早療是以長時間的追蹤治療,其密集度要夠,現階段僅能做到以六個月為一個循環;而第三點在於說,家長的配合上,須能夠給予一個完整醫療團隊去做長期療育評估動作,假使在同一時間尋找不同醫師的專業治療方式,會對孩童的成長效果不彰,也可能錯過學習改進的時機。

155-P.6-7-2

        最後侯醫師表示,該計畫的個案執行約從今年一月開始,以一個月4個個案進行,目前約已執行10個個案,並每個個案以3個月為一個循環作再次評估及調整療育方式,雖然目前所能做到的個案評估密集度無法達到像美國那樣以一個月為一週期,但至少有個開始,希冀在未來能夠發展出由一群專職治療師所組成的團隊,能讓孩童家長得以信任,不會錯失孩子們的成長進步時機。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
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