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位置:首頁文章分享衛教文章因你而不同的天空-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子的情緒管理

活動照片

20140621_11_20140625_1441753575.jpg

網站計數器

因你而不同的天空-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子的情緒管理

因你而不同的天空-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子的情緒管理

嘉義基督教醫院精神科/鄭佳美臨床心理師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以下簡稱過動症)是一種大腦功能不足的病症,過動症患者大腦負責控制的前額葉發展不成熟,就像煞車和油門系統失靈,造成他們的專注力、衝動抑制困難。根據《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過動症的症狀主要有三大項:

1.  不專心,例如忘東忘西、無法專心上課或完成功課、粗心大意、容易分心等。

2.  過動,例如屁股像長蟲一樣無法在座位安靜坐著、時常離開座位走來走去、常在不適當的場合爬高跑跳、太過多話、像裝了馬達一樣動個不停等。

3.  衝動,例如輪流玩遊戲時無法等待、喜歡插嘴或干擾別人、容易不耐煩、做事欠缺考慮或計畫等。

    若是這些行為持續6個月以上、曾出現在兩種以上不同的情境中,並嚴重影響孩子的學業或社交活動,且經過專業人員與家長老師討論、對孩子的測驗及行為觀察,才能確定孩子是否患有過動症。

    因為這些特質,可以想見過動症孩子在生活中總會遇到許多挑戰。我們除了調整孩子周遭環境之外,更重要的是訓練孩子較不足的能力,引導他們使用合適的策略進行應對,透過成功經驗的累積增加正向的自我概念,讓孩子無論在什麼環境之下都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Favourite2與過動症孩子互動的原則

    上段所提到過動症孩子的特質,讓家長和孩子互動時容易變得過度介入,例如在給孩子任務時用一大串的指令提醒他:動作快一點上學要遲到了趕快吃早餐不要一直東摸西摸水壺帶了沒作業有沒有放進書包襪子鞋子趕快穿起來鞋帶要綁好……像這樣太長的指令會讓孩子不知道該從哪個做起;家長也容易因為孩子粗心又拖拖拉拉的關係乾脆不下指令,直接幫他把事情做好反而省事,但這不只讓自己的負擔增加,更無助於孩子的成長。

    在給過動症孩子指令時,需要清楚、簡潔、具體,不要一下子給出太多指令,比如:要他「乖乖坐好」換成「屁股不要離開椅子,手放在膝蓋上」;要他「趕快把手洗好」,換成「在一分鐘以內把手洗好」,甚至可以加上時鐘或計時器來提醒他。

    太過冗長的解釋跟說明會讓孩子已經不多的耐性又更下降,因此下指令時要幫他再把任務細分,家長可以利用列清單的方式幫助孩子確認進度和步驟;另外,要給指令的時候不要用問句,比如:請你去拿你的書包好嗎?除非我們真的是在徵詢他的意見或和他討論,否則這樣不明確的指示是在給孩子拒絕的空間。

    最後,還要確定孩子真的有把指令聽進去,像是當孩子在打電動時,我們要他十分鐘後去寫功課,他頭也不回的說「好啦好啦」。這只是敷衍的回應,很有可能他根本沒聽進去或沒聽清楚。

 

Favourite2處理過動症孩子的情緒問題

    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前,家長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火上加油。我們和孩子都會有各種負面情緒,平時就可以先和孩子討論,當負面情緒爆炸時要怎麼讓自己冷靜下來,比如:打枕頭、給他抱抱、聽歌、畫畫等,並給予孩子安全的冷靜空間。

    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多用「發生什麼事」「怎麼了」去詢問事情發生的經過,避免「為什麼」、「怎麼又」這類偏向責備的詞;同理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理解他的感覺:「因為~(事情),所以你覺得~(感覺)是嗎?」

    雖然我們同理孩子有負面情緒需要發洩,但也要堅定原則,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比如不能打人、不能破壞公物等,回到第一段提到的,平時就要和孩子討論如何處理這些情緒,用能做什麼取代不能做什麼

 

Favourite2因你而不一樣的天空

    曾有家長說過,家裡有一個過動症的孩子讓全家都像在練功道場,每個人都要跟著孩子一起修練。這會是需要大人和孩子一起投入的過程,而且更需要家長作出調整:

1 Jan不要把孩子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

過動症孩子的家長常會接到老師告知今天孩子在學校又闖了什麼禍、和誰起了衝突,我們需要站在中立第三者的角度處理問題,而且不需要因為孩子犯錯而責備自己。

2 Feb練習放鬆、更新自己:

我們付出許多心血和時間關注孩子,卻常忘記照顧自己。工作需要休假,照顧孩子也是,找一些時間只屬於自己,做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事,做想做的事,比如看韓劇、運動、加入社團社區活動或學習新的才藝等等。

    孩子的能力有限,我們的能力有限,犯錯都是在所難免,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不可能馬上就解決孩子的問題行為。重要的是如何避免重複同樣的錯誤,而且這需要許多次的練習,因此我們要接納這個事實,學習原諒孩子犯錯,如果在處理孩子問題時有自己沒做好的部分,也要學習原諒自己,同時為自己打氣,如此才能走得更遠。

 

----------------------------------

Document參考文獻

羅素˙巴克立(2014)。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修訂版)(何善欣譯)。台北:遠流。(2013)

羅素˙巴克立(2002)。不聽話的孩子:臨床衡鑑與親職訓練手冊(趙家琛等譯)。台北:心理。(1997)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
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